贵州农信多措并举助力外出人员增收创收-凯发旗舰平台
今年以来,贵州农信围绕“服务跟着外出人员走”,不断创新金融产品、优化业务流程、创新服务模式、拓宽服务半径,为助力外出人员稳岗就业、增收创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创新金融产品,丰富金融供给
为适应不同层次、不同类型外出人员差异化金融需求,贵州农信推出线上多样化存贷款产品,让外出人员可通过“黔农云”线上平台实现按需选择。在存款端,该平台有“心愿存·月月存”“黔农宝·月月红、福满多、五福存”等系列定期存款产品。在贷款端,贵州农信聚焦外出人员就业创业、住房、消费、教育培训等创新金融产品,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。结合外出务工人员远离家乡的特点,贵州农信推出专属定制化纯信用“秒贷”产品“乡情贷”,自2022年7月上线以来,截至2024年11月末,“乡情贷”签约48.46万户,累计发放贷款户数37.86万户,累计投放227.44万笔、金额518.39亿元;同时配套“黔农便民快贷”“致富通小额农贷”“学子e贷”等信贷产品,让外出人员实现线上、线下自由选择。
优化业务流程,提升服务质效
针对外出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,贵州农信不断优化业务流程,简化办理程序,开通“黔农云”“贵州农信业务通”“黔农智慧乡村服务平台”等线上服务渠道,外出人员可实现远程申请、线上审批和放款,极大地节省了外出人员的时间和成本。
贵州农信驻外中心工作人员走访创业客户肖燕
余庆县大乌江镇的肖燕在东莞打工,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技能,因为缺乏资金,创业的梦想一直搁浅。今年10月,贵州农信驻外中心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及时与余庆农商银行箐口支行联系,经过该行线上审批,客户成功获得20万元贷款。肖燕利用贷款在东莞创办了创越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。该公司成立首月实现营收28.89万元,带动同乡10余人就业。截至2024年11月末,贵州农信外出人员通过线上办理业务110.56万人,线上贷款余额856.45亿元,线上贷款占外出人员贷款总额的56%。
内外协同发力,补齐服务短板
为破解流动性难题,解决“城乡两栖”外出人员在金融服务中“两头难”“两头空”问题,贵州农信从“两个层面”搭建平台,内外协同发力,提升外出人员金融服务可得性。省联社层面建中心。2008年,省联社成立全国首家外出人员金融服务中心,截至2024年,已在贵州籍外出人员集中的北京、上海、福建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云南等地设立12个驻外服务中心,构建起与外出人员的长效化关联,破除时空局限,有效破解外出人员由于流动性强带来的服务无法异地跟进的难题;同时驻外中心还聚焦非金融服务,多维度、多层次服务保障外出人员就业创业。该中心设立以来,累计介绍就业27.69万余人次,助力组织化劳务输出6.2万人,提供就业信息2.67万余条,协助劳务维权1.95万余起,协助讨薪1.96万人次、金额1.19亿元,开展困难救助11.56万余人次,协助开展组织化劳务招聘506场,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1.43万余次、惠及161.87万余人次、发放宣传资料71余万册。
紫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现场为外出人员办理业务
小法人层面“三结合”。由贵州农信“外派金融服务工作组 金融联络员 网点(支行)”开展服务。紫云县籍5万余外出人员在宁夏、甘肃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就业创业。紫云农商银行通过“三结合”服务模式,截至2024年11月末,在该地区的172家菜场中,与紫云农商银行达成长期合作的菜场有65家,累计开立外出人员代发工资账户15569个,其中年度内新增开立账户1386个,代发工资3.27亿元,留存1.48亿元,回流资金有效地支持了紫云县域经济发展。
探索“政银”协同,满足多元需求
为有效满足外出人员多样性需求,积极探索和当地政府部门共建机制、协同外出开展便民、利民服务。正安县农信联社与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经县政府印发《正安县“政务 金融”千里送服务工作方案》,由县政府向服务地同级发函,既化解了贵州农信服务过程中异地部门监管隐忧,又实现了政务部门延伸服务渠道,推进跨省通办,减少基层矛盾,更让外出人员得到多元服务,提升获得感和归属感。正安籍在温州瑞安创业的外出人员王建刚说:“我一直为公司变更程序急需开具户籍关系证明苦恼,回老家开证明一来一去非常浪费人力物力,通过贵州农信送‘货’上门,家乡的服务真的太好了。”今年以来,正安县“政务 金融”服务队受理政务接待、办件1306件,社保待遇资格认证2620人,民生事项咨询4669件,为外出人员多元服务需求提供了方便。